侨 生 博 物 馆
『 槟 城 最 豪 华 宅 邸 』
Writer & Photographer : JOVEN HOW
来到槟城,首要的任务就是找 Baba & Nyonaya 先!Baba & Nyonya 就没见到,倒是看到有人在这里拍婚纱照。这个地方座落在乔治市世界文化遗产城之内,只要用 Waze 就很容易找得到。眼前这座大宅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,那就是 “富丽堂皇”。随便一件古董都价值不菲,连触摸一下也不行。我在这里向大家推荐这个必到的景点,已历经几个世纪,拥有百年历史的 “ 侨生博物馆 ” ,也就是现如今的槟城娘惹文物馆。
什 么 是 峇 峇 和 娘 惹 ?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什么是峇峇(Baba)?什么是娘惹(Nyonya)?马来西亚人肯定很清楚,不就是马来人及华人浑然天成造就的一对吗?那如今马来人与华人通婚,那为什么不叫峇峇娘惹呢?反而华人妻子或丈夫在婚后必须信奉回教。这可能是很多国内外的人都不明白之处,但这一切都是政府的规定,任何族群与马来人通婚都必须信奉回教。回归正题,Baba & Nyonya 的族群与文化是在什么时候?怎么就出现在槟城、马六甲、新加坡及印尼一带呢? 15 世纪初期到 17 世纪之间,中国明朝及清朝的人飘洋过海来到南洋定居,再和当地土著通婚,产生的混血后裔就是我们所说的 “ 峇峇 ” 及 “ 娘惹 ”。娘惹的生活文化,在一定程度上有受到当地非华族的影响,两族结合就造就了别具一格的娘惹文化。1960 年代以前,峇峇娘惹在马来西亚是土著身份(Bumiputra),但由于某些政党政治因素,最终被马来西亚政府归类为马来西亚华人,从此失去了土著的身份。 这些峇峇娘惹的先人,主要是在明代郑和下西洋之后,开始移民到东南亚。大部分的原籍是中国福建闽南或广东潮州地区。小部分是广东和客家籍,很多都与马来人混血。某些峇峇文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,例如他们的传统婚礼是以中国传统仪式为主,女装可巴雅(Kebaya)服饰或许是从汉服结合马来传统服装演变而成的。峇峇的通话语言称为 “ 峇峇话 ”,并非单纯的闽南语。在使用汉语语法的同时,参杂使用马来语词汇的比例也随之不同。 此外,当地的闽南人亦有句成语叫作 “ 三代成峇 ”。根据这句话的定义,所有在马来西亚出生的第三代华人也都成了峇峇。但这句话没有藐视的成分,只是意味到了第三代华人,由于适应当地的社会及环境的缘故,其文化难免富有当地马来的色彩。此外,“ 峇峇 ” 亦特指一个自称并被称为 “ 峇峇 ” 的早期华人移民族群,也就是今日在马六甲以及马来西亚独立前在槟城和新加坡的峇峇。峇峇人讲马来语,他们也自称为 “ Peranakan ”,也就是马来语中 “ 土生的人 ”,故 “ Cina Peranakan ” 即土生华人。这一词本用来识别 “ 峇峇人 ” 与 “ 新客 ”,也就是清末以来从中国移民过来的人。 在 19 世纪的马来半岛,这样的分别很明显也很重要,“ 峇峇 ” 是土生的,而 “ 新客 ” 是移民者。两者的生活习惯和政治意识不太一样。虽然现在的马来西亚华人大都是本地出生的,可是 “ Peranakan ” 一词已成为 “ 峇峇人 ” 的专用自称。在今天的马来西亚,由于政策的因素,马来西亚华族男子若要迎娶马来女子为妻,该男子要改信伊斯兰教,取穆斯林名字(其实可以保留原名,但多数人都被官员误导而无辜放弃原名)。而往后他们的子女不叫作 “ 峇峇娘惹 ”,则是马来人。所以说,峇峇娘惹可谓是 15 - 19 世纪中最特殊的族群。 |
侨 生 博 物 馆
『 甲 必 丹 郑 景 贵 宅 邸 』
“ 侨生博物馆 ” 是一座典型带有明清特点的侨生家宅。从正门石匾上 “ 慎之家塾 ” 四字来看,这应该是当地名望家族之一。这是 19 世纪华人甲必丹(谐音取自 Captain,当时代表州长)郑景贵的宅邸。郑景贵其人在历史上很有名望,原名嗣文,号慎之,祖籍广东增城。其父亲早年越洋到马来西亚谋生。1841 年郑景贵俸母命前往马来西亚寻父,在霹雳州找到事业已相当发达的父亲,之后随父经营工商业。以其机敏勤劳取得成就,投资开采锡矿,成为锡矿业头子,跻身富商行列。
马来西亚产锡中心拿律的两个主要矿产区吉连色和新吉连,民族间、帮派间挟械仇杀历十余年而不能息,郑景贵以其至深资望,努力斡旋,调和两派矛盾,群众得以安居乐业,推动了矿业的发展。他身居异域,常见义勇为,遇有华侨受欺凌,即挺身而出,解困扶难。他倡建增龙会馆,团结侨胞,维护合法权益;又兴办华侨学校,培育人才,弘扬祖国文化,深得侨胞爱戴,被推为华侨领袖之一。
1877 年郑景贵获封为霹雳州的 “ 甲必丹 ” 武官职衔,协办华侨事务。家财万贯的郑景贵不忘回馈,建立祠堂保留传统中国礼俗,兴建私塾教育子弟。同治九年 ( 1870 ) 直隶大水灾,景贵以其母亲赖太夫人名义捐巨款赈济。李鸿章上报朝廷褒扬其义举,赐 “ 急公好义 ” 牌匾于其故里。光绪十一年 ( 1885 ),法国殖民军侵犯南疆,景贵捐巨款支持抗法斗争,朝廷以其赤诚爱国,赏赐他及妻子林氏夫人以二品荣誉官衔并封赠三代,授其子锡仁为郎中,锡圣为员外郎。景贵常回乡省母,必捐资修桥整路,赈灾恤贫,兴办教育,曾出资建增江书院,为县学捐进庠册金 ( 奖学金 )。慎之家塾是景贵出资兴建的为其子孙后代而设的学塾。郑景贵的三子-郑太平于 1921 年封为甲必丹,他也是霹雳州最后一任甲必丹。郑景贵的影响力也不容小看,槟城共有两条街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,一个是 Lebuh Ah Quee 亚贵街,一个是 Lebuh Keng Kwee 景贵街。
这座大宅混合了多项建筑风格与设计,这里也是甲必丹郑景贵的办公楼。他虽不是一名 “ 峇峇 ”,但这座华人的四合院建造的更像一座典型的 “ 峇峇娘惹 ” 大宅。混合了华族的精致木雕手艺、英式的地砖和苏格兰式的铸铁雕塑。郑家古宅内有个小广场,可以用来办餐会。一楼大厅除了有中国风家具,还搭配西洋风的锻铁凋柱与楼梯栏杆,展现典型的峇峇娘惹奢华风格和深受欧洲影响的生活品味。二楼餐厅看到明显东西文化交融,中国来的磁器、丝绸,欧洲来的餐具、烛台、橱柜全都放在精緻的餐厅内。古宅宗祠堂,目前供奉历代郑家先祖。当时郑景贵请中国来的工匠师傅将中国传统戏剧凋刻在樑柱上,访客可以耐心抬头看看每一根樑柱诉说的不同故事。
这栋有百年历史的郑景贵宅邸经过多年的空置、风雨和岁月的侵蚀。一群致力保留槟城古蹟与娘惹文化的有志人士,经过一番努力的修饰,这栋百年古宅终于在 2004 年重现当年风华。现在的娘惹文物馆展示上,有上千件峇峇娘惹名贵古董和珍藏品。古宅展示最多的有峇峇娘惹使用的精美餐具,清朝的磁器,也有欧洲来的磁器。娘惹服饰最能展现中国与马来文化融合的美感,蕾丝、绣花、薄纱、串珠、绣花鞋等都展现出娘惹女性的美。金碧辉煌的主卧房,中国风的家具搭配细腻的金刻,果然是富豪人家的卧室。厨房展示许多当时的厨具与餐具,看看富豪人家连便当盒都设计的好美。 一层层的 “ 铁饭盒 ” 均可置放饭、菜肴及汤,方便进食。娘惹文化融合大量中国元素、马来元素及英式元素,形成了南洋独有的综合文化。
走在侨生博物馆,就像穿越回到 19 世纪,亲身经历峇峇及娘惹的生活文化。我只能说这豪宅让我叹为观止,也很骄傲的说,我们的华人祖先为我们创造了一个,不可磨灭的辉煌成就及根基,才有我们至今能够立足之地。而我们很庆幸能够亲眼目睹风光依旧的百年古迹,一直记载及流传着我们华族的传奇故事。
Pinang Peranakan Mansion
★★★★★
Address : 29, Church Street,
10200 Penang, Malaysia. ( GOOGLE MAP )
Business Hours : 9.30am - 5.00pm
Admission :
Adult - RM20.00
Child - RM10 ( Below 12 yrs )
Child - FREE ( Below 6yrs )
Tel. +604-2642929 Fax. +604-2641929
Email : [email protected]
Email : [email protected]
Website - http://www.pinangperanakanmansion.com.my
『 甲 必 丹 郑 景 贵 宅 邸 』
“ 侨生博物馆 ” 是一座典型带有明清特点的侨生家宅。从正门石匾上 “ 慎之家塾 ” 四字来看,这应该是当地名望家族之一。这是 19 世纪华人甲必丹(谐音取自 Captain,当时代表州长)郑景贵的宅邸。郑景贵其人在历史上很有名望,原名嗣文,号慎之,祖籍广东增城。其父亲早年越洋到马来西亚谋生。1841 年郑景贵俸母命前往马来西亚寻父,在霹雳州找到事业已相当发达的父亲,之后随父经营工商业。以其机敏勤劳取得成就,投资开采锡矿,成为锡矿业头子,跻身富商行列。
马来西亚产锡中心拿律的两个主要矿产区吉连色和新吉连,民族间、帮派间挟械仇杀历十余年而不能息,郑景贵以其至深资望,努力斡旋,调和两派矛盾,群众得以安居乐业,推动了矿业的发展。他身居异域,常见义勇为,遇有华侨受欺凌,即挺身而出,解困扶难。他倡建增龙会馆,团结侨胞,维护合法权益;又兴办华侨学校,培育人才,弘扬祖国文化,深得侨胞爱戴,被推为华侨领袖之一。
1877 年郑景贵获封为霹雳州的 “ 甲必丹 ” 武官职衔,协办华侨事务。家财万贯的郑景贵不忘回馈,建立祠堂保留传统中国礼俗,兴建私塾教育子弟。同治九年 ( 1870 ) 直隶大水灾,景贵以其母亲赖太夫人名义捐巨款赈济。李鸿章上报朝廷褒扬其义举,赐 “ 急公好义 ” 牌匾于其故里。光绪十一年 ( 1885 ),法国殖民军侵犯南疆,景贵捐巨款支持抗法斗争,朝廷以其赤诚爱国,赏赐他及妻子林氏夫人以二品荣誉官衔并封赠三代,授其子锡仁为郎中,锡圣为员外郎。景贵常回乡省母,必捐资修桥整路,赈灾恤贫,兴办教育,曾出资建增江书院,为县学捐进庠册金 ( 奖学金 )。慎之家塾是景贵出资兴建的为其子孙后代而设的学塾。郑景贵的三子-郑太平于 1921 年封为甲必丹,他也是霹雳州最后一任甲必丹。郑景贵的影响力也不容小看,槟城共有两条街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,一个是 Lebuh Ah Quee 亚贵街,一个是 Lebuh Keng Kwee 景贵街。
这座大宅混合了多项建筑风格与设计,这里也是甲必丹郑景贵的办公楼。他虽不是一名 “ 峇峇 ”,但这座华人的四合院建造的更像一座典型的 “ 峇峇娘惹 ” 大宅。混合了华族的精致木雕手艺、英式的地砖和苏格兰式的铸铁雕塑。郑家古宅内有个小广场,可以用来办餐会。一楼大厅除了有中国风家具,还搭配西洋风的锻铁凋柱与楼梯栏杆,展现典型的峇峇娘惹奢华风格和深受欧洲影响的生活品味。二楼餐厅看到明显东西文化交融,中国来的磁器、丝绸,欧洲来的餐具、烛台、橱柜全都放在精緻的餐厅内。古宅宗祠堂,目前供奉历代郑家先祖。当时郑景贵请中国来的工匠师傅将中国传统戏剧凋刻在樑柱上,访客可以耐心抬头看看每一根樑柱诉说的不同故事。
这栋有百年历史的郑景贵宅邸经过多年的空置、风雨和岁月的侵蚀。一群致力保留槟城古蹟与娘惹文化的有志人士,经过一番努力的修饰,这栋百年古宅终于在 2004 年重现当年风华。现在的娘惹文物馆展示上,有上千件峇峇娘惹名贵古董和珍藏品。古宅展示最多的有峇峇娘惹使用的精美餐具,清朝的磁器,也有欧洲来的磁器。娘惹服饰最能展现中国与马来文化融合的美感,蕾丝、绣花、薄纱、串珠、绣花鞋等都展现出娘惹女性的美。金碧辉煌的主卧房,中国风的家具搭配细腻的金刻,果然是富豪人家的卧室。厨房展示许多当时的厨具与餐具,看看富豪人家连便当盒都设计的好美。 一层层的 “ 铁饭盒 ” 均可置放饭、菜肴及汤,方便进食。娘惹文化融合大量中国元素、马来元素及英式元素,形成了南洋独有的综合文化。
走在侨生博物馆,就像穿越回到 19 世纪,亲身经历峇峇及娘惹的生活文化。我只能说这豪宅让我叹为观止,也很骄傲的说,我们的华人祖先为我们创造了一个,不可磨灭的辉煌成就及根基,才有我们至今能够立足之地。而我们很庆幸能够亲眼目睹风光依旧的百年古迹,一直记载及流传着我们华族的传奇故事。
Pinang Peranakan Mansion
★★★★★
Address : 29, Church Street,
10200 Penang, Malaysia. ( GOOGLE MAP )
Business Hours : 9.30am - 5.00pm
Admission :
Adult - RM20.00
Child - RM10 ( Below 12 yrs )
Child - FREE ( Below 6yrs )
Tel. +604-2642929 Fax. +604-2641929
Email : [email protected]
Email : [email protected]
Website - http://www.pinangperanakanmansion.com.my